以夫妻為主題的中國戲曲故事很多,反映了不同時代的劇作家對兩性關係和夫妻人倫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傳統戲曲故事多以「夫婿高中,捨棄糟糠」為主題,如《陳世美不認妻》和《琵琶記》等,處於弱勢的妻子往往博得觀眾最大的同情,並於故事中獲得平反;也有些顛覆夫妻權力位置的戲碼如《武松殺嫂》、《朱買臣休妻》等,這些故事中妻子因丈夫外貌、財富和社會地位等原因嫌棄丈夫,並作出偷情、棄夫等不符常禮的行為,她們的人物形象負面,而且下場慘淡。誠然,不管文本對「妻子」的論述是忠是奸,往往表達了女姓的抗爭形象,尤其置於現代重新審視和閱讀時,往往有不同的闡釋和解構。有好些版本均由人性普遍現象的角度描寫莊子2,在《夢蝶劈棺》中,他的形象棄俗近聖,無情無慾,是個亦聖亦儒的哲學家。他忙於追求和辨証真理,棄妻子三年遊學求道,對田氏可沒有真正的關愛。田氏最後發覺被丈夫欺騙,最後於「劈棺」一折加以控訴,發出「先生試妻理不當」的申訴。在天馬的處理中,以「懸斧劈棺」和「化蝶」代替潑婦式的謾罵和傳統上持斧自殺的場面,與劇首的「夢蝶」一折相互呼應,是為妙筆。田氏藉化蝶脫離試探、奔向自由,莊周卻因夢蝶終日沉思,仍如陷困獸之鬥,形成弔詭的意象。
此劇有三位女角﹕田氏、小寡婦和王婆。她們互為對照、迸發衝突。王婆是中國傳統禮教的投影,她的出現為田氏作了側面襯托,反映她不事二夫的決心和意志。小寡婦和田氏的對比色彩濃烈,前者於夫死後三天改嫁,乃出於生活迫人,遵從了舊社會女子宜家安室的命運。反之田氏對愛情和幸福的追求顯得自主和自決,不囿於物質生活的束縛和社會的禮教﹕她先為了莊周放棄再嫁的機會,安貧樂道,後來為了愛王孫,勇於捨棄自己的生命及承受不義的罪名劈棺。一腦換一命,是為田氏的不忠。惟莊子若指控田氏不忠不貞,未免過於武斷。她對「人」有異心,但對愛情的執著和追求,卻從一而終,這牽涉到精神之愛和肉身之愛的二元分野。她對莊周/王孫這個人動了情麼﹖還是被他的「蝴蝶花」(純真愛情的象徵)觸動﹖諸多公子求婚,具才情和富貴的人總不乏,眾尋他,偏偏選一個懂咏莊周之詞,情深贈花的王孫,莫不是她對莊周和真愛的感通麼﹖再者,雖云取丈夫之腦是為不忠,卻是義舉。現代社會均鼓勵家屬捐贈親人器官以救病人,以死人救活人,方可令死者遺愛人間。
此劇每每在細微處刻劃人物,每一個戲劇動機和行為也顯得處處進逼。對於筆者而言,此劇最動情之語,是「贈花試情」中王孫的叫白﹕「田姐」二字。王孫初見田氏,稱之「師母」,復見之,稱為「田姐」,向她訴衷情一幕,喚她「田妹」。在舞臺上,演員間即使形體十分親近,也未必可令觀眾產生認同感,反而稱謂的變化卻不知不覺地令人對王孫產生親切感,故日後田氏動情,也變得合理化。
田氏劈棺取腦,幾度猶豫。一方面因王孫對她動情,才致其病發,田氏總有愧意。再者田氏本性溫柔善良,見他受苦,難掩其惻隱憐愛之心。最重要是她難遇有情郎,反正莊周已死,二害取其輕,在情在理,也需救他一命。她本先以自己性命救王孫,但王孫要求要「死去一個月的人腦」,迫使田氏沒有選擇,見王孫幾番折騰,不忍其斃命,最後才衝破心理枷鎖,敢於劈棺。層層的進逼構成此折的戲劇矛盾,也使她的行為合理化,不致淪為只為情郎而成為喪心病狂的婦人。欲知晋剧《梦蝶劈棺》全本戏【大同市晋剧院】如何,
红豆戏曲网请您欣赏晋剧《梦蝶劈棺》全本戏【大同市晋剧院】视频唱词或者下载收藏。晋剧《梦蝶劈棺》全本戏【大同市晋剧院】相关剧本视频由红豆戏曲网—精粹戏曲文化大观园(整理),转载请注明!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