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群借华》云集各行当的著名演员参演,剧中是群英聚会,演员是群星灿烂,堪称“明星版”《群借华》
我不敢贸然动笔。因为我知道,《群借华》是一出骨子里散发着经典韵味的传统戏,许多的京剧流派名家在这出戏里有过辉煌的表演继而使《群借华》这出戏成了戏曲长河里的一块丰碑。所以,她在舞台上塑造的那些观众耳熟能详的艺术形象非一般影视艺术所及。因为丰富的戏曲流派艺术通过不同的艺术再造,会使观众有不一样的感受,也许,这种只能心领而无法言传的感受便是戏曲流派艺术魅力之所在吧。
按照老一辈戏迷的说法,看戏是冲着角儿去的,“看戏看角儿”么。可那天在欣赏天津京剧院一干艺术家们精湛的表演的同时,我分明是感受到了一种暗地里的惊心动魄的智慧的较量和一腔“忠义”的热血的流淌!
凭我只看过几出传统戏的浅显的经历,焉能将京剧《群借华》的妙处说得透彻。可是,憨厚却又不失机智的鲁肃,足智多谋且不露声色的诸葛亮,诡计多端并心胸狭隘的周瑜,带着一点儒雅还不失豪气万丈的关羽,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的曹操,自以为是的蒋干,等等,这些人物,一个个在舞台上活灵活现,是如此的让我神不守舍。仅那两个多小时里,真有点“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了。
特羡慕那些说戏如数家珍的戏迷。他们对每一出戏的钟情,对每一个演员的演出状态的了如指掌,让我对他们肃然起敬。他们可以从戏的开场锣鼓说起,分辨出不同的角儿有不同的打法;他们可以从一个出场说出不同的角儿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他们在上场的投足与下场的挥手之间,津津乐道着京剧不同流派程式表演带来的那份愉悦;甚至,他们可以说出不同的角儿在同一出戏里的不同的作法;当然,他们对每一出戏里的经典唱段的不同的角儿的唱腔更是了然于心;如此,才不愧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戏迷。这样的戏迷,访遍我们的周围,还能找到多少呢?
看戏看到这个份上,已经逾越了“看”的境界而跃入“品”的天地。当然,无论是看戏还是品戏,都离不开演员在舞台上那传神的表演。从一开始对京剧《群借华》的漫不经心到后来的全神贯注再到现在的回味无穷,我深深地被天津京剧院以王平老师为首的一群艺术家的表演吸引着。我也知道,《群借华》这出传统老戏之所以能成为戏迷们百看不厌的经典,不仅仅是出于对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的一种英雄情结,更是因为这样的一出群戏,集聚了京剧行当里的老生、小生、方巾丑、架子花脸、(铜锤花脸)以及红生的唱念做。这是传统戏的精华之所在。我当然无法将这些行当赋予給人物的奥妙之处用我笨拙的文字来表达,但是,每个行当所演绎的人物的精彩及通过这精彩营造的烽火连天的氛围,我想,任何一个坐在台下的观众,都会被感染。不用说,这就是艺术,这就是国粹的魅力。这就是我眼里的《群借华》!
看戏说戏论戏是一个长见识的过程。在这样的一个过程里,不但能够体会到戏曲文化的博大,更是能够领略国粹精深的奥妙。和那些资深的或者是业余的戏迷朋友比较,若按网络语言归类的话,俺就是一只说戏的菜鸟。呵呵,希望各位看官原谅。不过,我将努力做一只好菜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