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剧
甬剧,早期曾名“串客”,宁波滩簧。它是源于浙江宁波地区、流行于浙江东部和上海市的戏曲剧种,与浙江的姚剧、湖剧一样,同属滩簧腔系。
甬剧是用宁波方言演唱的地方戏曲剧种,属于唱说滩簧声腔。它最早在宁波及附近地区演唱,清乾嘉年间时称“串客”。1890年“串客班”到上海演出后又称“宁波滩簧”。1924年“宁波滩簧”在上海遭禁演后称“四明文戏”,1938年上演时装大戏后又称“改良甬剧”和“甬剧”。最终定名为甬剧。
甬剧音乐曲调丰富,主要有从农村田头山歌、对山歌、唱新闻演化而来的“基本调”“四明南词”曲调和从乱弹班中带来的“快二簧”“慢二簧”及一些地方小调。
甬剧适宜于演清装戏、上世纪30年代西装旗袍戏和现代戏,紧跟时代,贴近现实生活,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甬剧的流布区域最早主要在鄞县(今鄞州)、奉化一带,后逐步遍及宁波地区以及舟山一带乡镇。新中国成立前活跃在上海、宁波等地有较多的甬剧表演团体,并随着上演剧目的发展变革,历经男小旦、女小旦、改良甬剧等几个时期的兴衰。甬剧的演出区域主要集中在宁波、上海、舟山等地,并向周边延伸,南至台州,西至丽水、金华,北至杭嘉湖。
曲调
与剧目题材扩大的同时,曲调也有了丰富与发展,经常演唱的声腔除滩簧调为基本曲调外,还有【五更相思】、 【一匹布】、【满江红】、【四大景】等。民国31年(1942年)演唱“四明宣卷”的艺人贺显民在恒雅剧场参加“改良甬剧”演出后,自编、自导、自演《华姐》等新戏,开创了从清装戏过渡到西装旗袍戏的先端。并与徐凤仙等一起,探索甬剧音乐的改革,加强甬剧唱腔的旋律性,将原来26定弦的【老基本调】改为52定弦的【新基本调】,使甬剧音乐更具抒情性,受到广大甬剧艺人欢迎与广泛应用,也为后来创造甬剧“慢板”唱腔打下了基础。
但是,由于“改良甬剧”在剧目内容上没有大的突破,加之戏班自身的艺术素质的局限,在抗日胜利以后,甬剧日趋衰落。
目前甬剧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甬剧专业表演团体仅存宁波市甬剧团一家,被称为“天下第一团”。
本文已经浏览
加载中次,特别提示:本文来自
红豆戏曲网,转载请注明!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