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越剧《则天皇帝》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以男子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女人竟然做了皇帝,自然是"大逆不道"的事,因此武则天就挨了一千多年的骂。甚至在解放后的某些出版物里,也还因袭旧说,说她实行"残酷的特务政治"和"纵容男宠,污乱政治".
在历史上挨骂的人,未必真是坏人。武则天在位二十多年,唐高宗因"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就把政事交给武则天处理。从她做皇后算起,实际当政达五十年。一个"纵容男宠,污乱政治"的人,靠着"残酷的特务统治",能不能把持政权这么久呢?她为什么能一再击败起兵反叛的唐臣徐敬业、琅琊王李冲和越王李贞呢?她为什么又能开放政权、提倡科举,"务取实材真能",以及"纳谏和人"呢?常常有人把武则天的做皇帝,归结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结果。当然,这是有密切联系的。可是为什么偏偏这个女人能够做了皇帝呢?她代表了当时没有地位的中小地主,她的一些措施在当时说也是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的,并且她敢于向顽固的保守势力——主要是初唐时期的门第制度和支持它的旧官僚集团——进攻。它的意义比"内部矛盾"这四个字要深刻得多。武则天是个有理想、有胆识、有才略的人物,正因为她触痛了历来的封建统治阶级,因此才挨了这么多年的骂。攻击武则天的所谓两大"罪状"也是不近情理的。首先是关于"特务政治"的问题。为了巩固政权,自然要打击一些人,用的刑罚凶了一些,这也是历来封建帝王共同的一面,为什么单单要以此来责备武则天呢?至于"纵容男宠",实际上武则天做皇后时是32岁,高宗死时她已经60岁了,那么那些诬蔑她"淫乱"的鬼话,岂不是不攻自破了吗?然而,一切骂武则天的人,都是从这两点来否定她。但这绝对不是武则天的主要一面,也正因为她的主要方面无可攻击,所以只好从这两点来诬蔑她。
我们要为武则天翻案,就应该首先描写她的主要的一面——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最近,上海越剧院二团参加上海市1959年第二阶段戏曲汇演演出的《则天皇帝》就是这样的。
越剧舞台上的武则天,一出场就给予人一个不平常的印象。她本来是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后被迫出家做尼姑。可是她在空门清规的约束之下,并没有自叹命薄,也没有悲观厌世,她那么无拘无束,对事物那么有兴趣,那么有信心。她说:"我为什么从来也不想到哭?当我最伤心的时候,我就想笑,大声的笑,痛痛快快地笑!"
在尼庵里,武则天就敢于反抗欺侮人的老尼,可是当她被封为昭仪,老尼反过来向她陪罪时,她却说:"这又何必呢,如果我得罪了你,望你不要记在心上。不要以为我进了宫就准比你们强,反正是一样,也许还不如你们!"武则天就是这么一个不平凡的性格!在第一场戏里观众已经被吸引住了,因此也就十分关心武则天的命运。
武则天是从要摆脱受制于人的命运,进而转入一般的政治斗争的。因此她和当权的统治集团(包括高宗在内)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她所遇到的阻力,也就越来越大。起先,只是皇后和她为敌,到后来,不但高宗反对她,不但有许多文武大臣反对她,甚至她的亲生儿子也参加了阴谋活动,要想废掉她。剧情发展到这里,逐渐进入了高潮。
面对这样严重的情况,武则天没有被吓倒,她采取了坚决的手段,把阴谋揭露并且镇丄丨压下去了。剧作者在这里通过她和太子贤之间母子关系的描写,把矛盾揭露得更深刻。她很痛苦地责问太子贤为什么要反对她,太子贤只简单地回答:"儿臣该死!""孩儿不孝!"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儿子已经认错了,可是他们的心却离得很远。武则天的问话是出自真情的,她对于儿子的反叛是很痛心的。但他到底是她的亲生儿子,她这时更多的还是以母亲而不是政敌的身份来对待他。至于太子贤呢,固然年纪还很轻,可是在封建统治阶级的根深蒂固的道德观念和习惯势力的影响下,他的头脑也开始僵化了,因此他的回答是那样冷冰冰的官样文章,甚至是所答非所问。母子之间的问答看似平和,实际上却集中反映了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
她终于宣布把太子贤"废为庶人,着即贬入冷宫,严加管束。"听到这话,太子贤伏在地上痛苦失声了,又产生了对于母亲的感情,他情不自禁地叫了一声"娘!"武则天闪动着泪花说:"娘!这是多么圣洁的称呼。孩子,你糟蹋了它。……有什么法子呢?我知道这不是上官仪一个人的罪过。娘必须公正,不能徇私。去吧!娘会来看你的!"武则天在这里,是母亲,但她更是一个不平常的政治家。就这样,剧作者使得人物的精神爆出了火花。
越剧《则天皇帝》不仅刻画了武则天的动人的形象,更重要的是,把人物的描写提到了哲学的高度。剧作者着重描写了武则天做皇帝以后议论朝政的场面,对于封建社会的"礼法"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她对大谈"阴阳有分,男女有别"的徐有功说:"哼!你倒真是开口礼法,闭口礼法!依卿所说,寡人也只配在后宫引针拈线,不配在这里坐理朝政了?是说到你心里了吧?你倒知道盘古氏开天辟地,你还知不知道女娲氏炼石补天?……你不知?那今后少说些礼法,多看些人法!"
特别是在最后一场,武则天和上官婉儿有一段意味深长的对话,她说:"输了!这几十年来我没有服过输,可是现在的确输了!我觉得我在推一座山,我的力量用尽了,它动都没有动。帮我推的人也变了山。就剩我一个人,太孤单了,我输了。"武则天是个了不起的女政治家,但是她的结局只能是悲剧。这几句话不但给武则天的行为和事业做了结论,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进程,暗示了客观的真理。它告诉了人们应该怎样正确地认识历史和历史人物。而这一切,又不是通过巴巴的说教,而是通过艺术描写显示出来的。
《则天皇帝》是一出传记体裁的戏,这样的戏往往是最难处理的。因为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历许多事情,而这些事情往往很难组成集中的情节,也很难用一个中心的矛盾冲突来概括。《则天皇帝》的结构方法,是在一个总的主题的贯穿之下,分为七个段落(即七场戏),七个段落各自构成矛盾冲突。虽然武这个人物基本上是贯穿的,可是对立面却不够贯穿,反面人物几乎每场都有变更,或者是时隐时现,人物和事丄丨件不能错综复杂地交织起来,因而在剧情的发展上给人以片断的感觉,结构显得有些松散。这就难免要影响到对武则天的刻划,很难使武的性格在一步紧一步的剧情结构中发展得更丰满、更深刻。许多富于哲学意味的描写,也容易因结构的松散,而被个别缺乏戏剧性的事丄丨件所遮盖。譬如,"我的力量用尽了……"的警句,观众是比较形象地看到了的,虽然还有片断的感觉,而"帮我推的人也变了山",无疑是指狄仁杰之流说的,但他怎么从推山的人变成了山,戏里只表现了结果,而缺少具体的发展过程,于是这句话的力量就削弱了。
对于武则天的刻划,虽然在高宗等人阴谋废她的问题上发挥了一下,但这桩事变应该在武则天的思想上引起更大的波动和转折。她从此会想到,必须从皇后的地位再进一步,那就是自己做皇帝,不然,就根本站不住脚,随时有被排挤的危险,哪里还谈得到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接下去还有一段好戏可写。根据历史的记载,也证明在664年,高宗企图废武则天而未成,结果她的权势反而更加巩固。但现在武则天处分了儿子就落幕了,再开幕就已经做了皇帝,恰恰把这个重要的过程略去了。这可以说是美中不足吧。
本文已经浏览
加载中次,特别提示:本文来自
红豆戏曲网,转载请注明!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