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戏迷票友光临红豆戏曲网,传承戏曲精粹,传播戏曲文化! 戏迷留言RSS订阅加入收藏

戏笔《陈三两》


戏笔《陈三两》一
小百花来义乌演出从来都不是外买票,所以每次得到演出的消息就得上窜下跳的到处找票。好在每次朋友们发到票立马就会想到我,何况这一次他们一致认为是我常念叨不停的茅威涛演西厢呢。电话里几乎比我还兴奋。任我解释也灭不了他们的兴奋。算了,反正戏是我看的。
陈三两是一出老戏,但小百花的演出版改动的的比较大。黄依群演这出戏对她来说是得心应手,当年凭此戏一举夺魁,加上当了导演之后,对于戏曲的本质理解比一般演员更高。
陈三两的剧本如优之越所言,很多地方都洋溢着现代气息,比如包二奶,比如李凤鸣的"命都没有,还……(忘了词了,好象是什么讲什么道德一类的)”。
但我觉得在逻辑上还是旧的剧本好,新剧本很多地方不如旧的。比如,陈奎再次出场时,没有交代他用银救父的最终结果,还有他为什么还会流浪的原因,还有他为何要来找陈三两呢?如果这儿给陈奎加上一个抒事的段子可能更会突出那个时代科考制度及官场黑暗带给人物的悲剧人生,更能使两个相同命运的人产生共同悲音而使陈三两不顾一切都将陈奎认下来。
舞台的布景是小百花一贯的风格,如同《红丝错》一样,只有几块花窗,只不过陈三两的是几块沉重的花格门,再加一桌两椅的最古老的演出程式,有别于西厢的那种诗意雅意的现代布景。
花格门本来是一种陈旧,而它这种陈旧带给人一种难以喘气的压力,当演员在台上挥舞长袖的时候,台下的观众与人物命运同悲的时候却又能无时不刻地感受到那种人物背后环境带来的压迫感觉。增加三两在逆环境下的悲苦。
大约是戏太熟的原因,或者是因为指点边上朋友如何抓镜头拍照片,所以多少是分了很多的心,无法更深的溶入人物,到是身边的大妈一直在不停的抽噎,大妈边上的大妈不停地劝解,这有什么好哭的,但这位大妈还一直垂泪到戏结束。戏很大众化,所以大妈带来的小女孩常会语出惊人,比如台上演员在吐血,她说,是真的吐血吗?演员死了,她会说,她是假死的了,大约看出来我比较懂戏,所以在得不到答案的同时开始将问题交给我陌生的,他姐姐为什么要把他丢官呢?我知道了,他弟弟做官了就会来救她的?咦,他们怎么不认识了?一双好奇的眼,不知是不是进入戏曲殿堂最初的引导者!
戏笔《陈三两》二
因为是赠票,上座率最多也就七成。比之前两年前的红丝错暴满还加座的情况看来,这可是一个一般般的上座率,即使我在当地电台的做了一定的宣传,一听到是包场的,多少有人会打退堂鼓,虽然我在节目里教他们等退票或是在演出开始半小时后大模大样的进入没人检票,还是少有人来看,但不知西厢记的上座会不会高于陈三两。
演出结束后,到了后台,江瑶是带病演出的,所以走得很急,我也不太习惯与演员找交道,甚至放弃了采采访的机会。最初没想过陈三两里会有江瑶的出场,甚至没想过送花什么的,好在没有去送,因为后来根本没人送花,假如我送花去,一束不知送给谁好。
俞会珍在任一出戏里都很出彩,尤其这些年来,艺术更是加了一层了,所以母亲对她是过目不忘,一回家就问我,那老太太是不是就是红丝错里的老太太,演的很好,她最好了。很怪是的母亲对于陈三两,李凤鸣及陈奎三个演员的印象差到没底,回家后一句话就让我气吐血。非得与我吵这三个演员前后半场换过人的。唉,没见她们前后长一个样子的吗?
戏笔《陈三两》三
最难忍受的是这剧本的最初安排到底是谁演陈奎谁演李凤鸣?
好好的邵雁要唱范派,江瑶却要唱徐派。
最初还没有听出来味来,听邵雁唱李凤鸣,老觉得这味不象平演唱的说徐派好象有那么几个高音象,刚刚牵强以为是徐派,偏在最后一句来了一个正正宗宗的范派的弦下腔,让你摔坏了眼镜。
最初看到江瑶出场的时候没有唱只有对白,于是还和朋友说,瑶瑶说她的角色都是酷酷的,这下陈奎可邪不了了。
没想到第二次一出场,来了一句范派很浓的徐派,朋友说不是范派,我说是徐派,那几个拐腔太容易听出来,私下里争个不休,后面的老大妈来了一句,江派。
我倒。
很怀疑当初写剧本的时候根本就是江演李邵演陈奎。
百思不解。
大约是太累了,昨天除了瑶瑶身体不佳外,邵雁的嗓子也有些哑。
估计这一季演出实在是太多了。
本文已经浏览加载中次,特别提示:本文来自红豆戏曲网,转载请注明!谢谢!
欢迎大家对网站内容侵犯版权等不合法和不健康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举报邮箱:admin@hdxq5.com
红豆戏曲网戏曲大全网站】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 2019-2022
免责申明:本站承诺提供免费戏曲视频在线观看服务大全。所有资源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通知,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